冷挤压套筒的检验标准核心依据GB/T 1499.32010《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:钢筋焊接网》 及JGJ 1072016《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》,需从外观、尺寸、力学性能、工艺性能四大维度全面检测,确保连接强度满足建筑结构要求。

一、核心检验标准依据
冷挤压套筒的生产与检验必须符合以下两项/行业标准,所有检测项目需围绕标准要求展开:
1. GB/T 1499.32010:明确套筒的材质要求(如采用45号钢、20号钢等优质碳素结构钢)、化学成分(如碳含量≤0.50%、硫磷含量≤0.035%)及基础力学性能(抗拉强度≥600MPa、屈服强度≥420MPa)。
2. JGJ 1072016:规定套筒与钢筋连接后的力学性能要求(如抗拉强度需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或1.10倍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)、检验方法及合格判定规则,是现场连接检验的核心依据。
二、四大类检验项目及要求
1. 外观检验(每批必检,逐件检查)
外观检验主要排查套筒生产缺陷,避免因表面问题影响连接可靠性,关键要求如下:
表面状态:套筒表面需光滑,无裂纹、折叠、结疤、重皮等缺陷;不得有明显凹陷或凸起(凹陷深度/凸起高度≤0.5mm)。
防锈处理:套筒表面需做防锈处理(如镀锌、磷化),防锈层应均匀、牢固,无起皮、脱落现象。
标识清晰:套筒表面需清晰标注规格(如“Φ25”表示适配25mm直径钢筋)、生产厂家代号、生产日期,标识模糊或缺失的视为不合格。
2. 尺寸检验(每批抽检,抽检比例≥3%且不少于3件)
尺寸检验需使用卡尺、千分尺等精密量具,重点控制影响连接精度的关键尺寸,具体要求如下表:
| 检验项目 | 要求(以 Φ25 套筒为例) | 允许偏差 |
|---|---|---|
| 套筒外径 | 按设计图纸(如 Φ40) | ±0.5mm |
| 套筒长度 | 按设计图纸(如 100mm) | ±1.0mm |
| 内孔直径 | 适配钢筋直径 + 0.5mm(如 Φ25.5) | +0.3mm、-0.1mm |
| 挤压区长度 | 按设计图纸(如 60mm) | ±1.5mm |
| 端面垂直度 | 套筒两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 | ≤0.5mm/m |
注:不同规格套筒(如Φ16、Φ22、Φ32)的尺寸要求需按对应设计图纸执行,偏差范围需符合JGJ 1072016规定。
3. 力学性能检验(每批抽检,每批≤3000件为一个检验批,每批取3件)
力学性能是套筒质量的核心,需通过拉伸试验验证抗拉强度,关键要求如下:
试验方法:将套筒与适配的标准钢筋(如HRB400E Φ25钢筋)进行冷挤压连接,制成拉伸试件,在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试验。
合格标准:
1. 试件抗拉强度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(如HRB400E钢筋标准抗拉强度为540MPa,试件需≥540MPa);
2. 或试件抗拉强度≥1.10倍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(如HRB400E钢筋屈服强度为400MPa,试件需≥440MPa);
3. 试验过程中,断裂位置需在钢筋母材(非套筒或连接部位),若在套筒或连接部位断裂,需加倍取样复试,复试仍不合格则整批拒收。
4. 工艺性能检验(按需检验,新规格或新工艺使用时必检)
工艺性能检验验证套筒是否适配现场冷挤压施工,主要包括两项试验:
挤压适应性试验:用现场使用的挤压机对套筒与钢筋进行挤压,检查挤压后套筒无裂纹、变形超标(外径膨胀量≤设计值的10%),钢筋无滑移。
重复挤压试验:对同一试件进行2次挤压(模拟现场返工场景),挤压后试件抗拉强度仍需满足力学性能要求,且套筒无明显损伤。
三、检验批次划分与不合格处理
1. 批次划分:同材质、同规格、同生产工艺、同生产日期的套筒为一个检验批,每批数量不超过3000件;不足3000件的按一个批次计。
2. 不合格处理:
外观/尺寸检验:发现不合格件,需加倍取样复检;复检仍有不合格,整批逐件检查,剔除不合格品后重新检验,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力学性能检验:若3件试件中有1件不合格,需加倍取样(取6件)复试;复试仍有1件不合格,整批拒收,不得用于工程。
四、现场连接后的附加检验
套筒与钢筋连接完成后,还需在现场进行附加检验,确保施工质量:
外观检查:挤压后套筒两端需形成明显的挤压肋,肋高≥1mm;钢筋伸入套筒长度需符合设计要求(偏差≤5mm),不得有外露丝扣或未插入到位的情况。
扭矩检查:若套筒带螺纹(部分冷挤压套筒两端含螺纹),需用扭矩扳手检查拧紧扭矩,扭矩值需符合设计要求(如Φ25套筒扭矩≥250N·m)。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冷挤压套筒检验记录表?包含检验批次、外观/尺寸/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、标准要求、实测数据及合格判定栏,你可以直接用于现场检验记录或质量存档。